学术·跨界·共享·合作·平等·创新 ——北大医学·教育论坛(2019)成功举办

  2019年10月16日—10月19日,北大医学·教育论坛(2019)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医学教育行动与愿景:传承·融合·协同·创新”,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国家医学考试中心、教育部高等学校临床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共同主办,力图打造高站位、聚重点、广辐射的学术盛宴,搭建跨界交流平台,启迪新的思想,探究关键问题,助力创新发展。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主任詹启敏,国家医学考试中心主任王县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主任陈伟,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柯杨等出席开幕式,共有来自150多家院校及企事业单位的800余名专家学者、教育教学管理者及和师生参会,通过视频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近7000人。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王维民主持。

  

  郭燕红专员进行大会致辞。她回顾了医师法颁布的过程,就国家医学人才培养的战略以及国家发展对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就如何协同推进医师队伍的建设分享了三点认识,提出要坚持并完善医师准入制度和医教协同机制,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的发展方向。

  

  詹启敏院士发表讲话,并做“新时代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报告。面对我国医学教育和时代发展的最佳机遇期,健康事业面临诸多重大挑战,健康事业要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联系,在新时代,医学教育有必要融入大健康理念、现代前沿技术和推进新型医学学科发展。他指出,新时代的医学教育改革应转变医学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效率、推进医教协同,并对北大医学发展理念与教育发展思路与路径进行了阐述。

  

  王县成主任发表致辞,并围绕“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的回顾与展望”进行报告,围绕医师资格考试的发展阶段、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现状和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展望进行阐述。医师资格考试是从改革开放中孕育而生,经过探索,逐步成熟,不断完善。目前我国医师资格考试领导体系坚强有力、管理制度健全、考试内容科学、技术手段先进、组织实施规范,但从目前考试结果来看,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任重道远,未来将进一步强化考试与教育改革实践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完善医师资格考试制度。

  

  【主旨报告】

  18日上午的主旨报告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肖渊主持。北京大学国际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北京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陈春花为大会做“领导者的自我认知与反思”主题报告。报告从个人认知习惯的三个偏差和教育的力量进行展开分析,并提出学习掌握未来是每个人要面临的挑战;面对未来,个人不仅要关注自身专业能力,还应培养多视角看待问题的能力,要拓宽视野、打破边界,要意识到认识未来和多元发展的重要性。柯杨围绕“医学教育的初衷”主题进行报告,强调了临床医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应遵循医学专业规律,找准定位,平衡教学与科研,并提出医学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反问和反思医学的根本目的和初心,要对信息化时代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医学生个人提升等问题予以更高重视。

  

  17日下午前半场的主旨报告由南方医科大学副校长文民刚教授与福建医科大学校长陈晓春教授主持。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全球卫生主任Michael Wilkes进行The Need for Inter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the Need for a Refocus on “Wicked Health Problems” Facing us All的主题报告。报告指出在人口老龄化、生存环境、疾病谱改变的形势下,医学教育应该面向未来,做好准备。王维民做“中国临床医学生培养与学生发展”报告,介绍了由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牵头、全国高等院校医学教育研究联盟参与执行,2019年教育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委托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立项的医学教育重大课题“中国临床医学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阶段性成果——中国临床医学生培养与发展调查,对部分调查结果及学生能力增值的现状与不足进行了分析阐述,引人深思,对当前的医学教育提供了新思考。

  

  17日下午后半场报告由锦州医科大学校长丁维光教授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建六教授主持。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分校医学院妇女健康学系副主任Gary Sutkin就“Medical Education: Students and High-Reliability Teams” 进行主题报告,围绕美国医学教育的学制、医学教育标准、堪萨斯医学院课程教学、学生科研等状况及经验等方面进行了介绍。欧洲医学教育联盟 AMEE 中国区代表、欧洲医学教育联盟AMEE国际交流中心主任黄莺子介绍了“卓越医学教育国际奖项 ASPIRE”,围绕卓越医学教育的性质与任务,阐述了2012年AMEE与昆士兰大学首次设立ASPIRE的初衷与逐步发展,并分析与比较了WFME认证标准和ASPIRE评估标准,为我国如何开展与评价卓越教学提供了启发与思考。

 

  【分论坛】

  分论坛一:“卓越医师还是医学科学家?——临床医学八年制人才培养”

  分论坛一围绕“卓越医师还是医学科学家?——临床医学八年制人才培养”主题进行报告与研讨,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颖主持。分论坛首先由浙江大学徐凌霄、北京大学刘虹、四川大学王星月、复旦大学钱睿哲担任引言人,分别详细介绍了各校临床医学八年制人才培养模式、发展成果及面临挑战,充分体现了各校培养模式的差异及特色。随后的嘉宾研讨环节,邀请了原同济医科大学副校长文历阳、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维民、首都医科大学原校长吕兆丰、清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吴励、北京大学毕业生代表方璇和复旦大学学生代表张国栋开展研讨,针对中美医学教育人才培养差异、八年制人才培养政策环境需求、培养目标定位内涵、模式推广等问题发表观点与进行讨论,并期待中国临床医学八年制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总结经验、聚焦问题、拓展思路,探索建立更适合中国医学教育未来发展的临床医学八年制人才培养模式。

  

  分论坛二:医学考试评价

  医学考试评价分论坛由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副主任何惧,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国家医学考试中心试题开发专委会(临床类别)副主任委员邹扬主持。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国家医师考试中心命题委员会专家向阳做“临床思维能力测评系统设计”主题报告,系统讲解了临床思维能力、核心环节及考核点,设计临床思维能力评价(Clinical Thinking Assessment,CTA)系统,并介绍了CTA考站设计、特点、开发原则及考试设计原则;国家医学考试中心李国建在“医师临床思维能力评价指标构建研究”的报告中,介绍了构建在大规模医师能力考试中评价考生临床思维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测评框架以及支持系统;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卢燕在“临床执业医师分阶段实证研究临床思维能力测评系统的评分准确性研究”中,报告了临床思维能力评价的考站评分结构和规则。南京医科大学医学模拟教育中心主任、诊断教研室主任许迪教授做了“我国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信息化应用研究”的报告,介绍了无考官现场执考的实践技能考试模式及在分阶段考试技能考试中的成功应用。科大讯飞AI 研究院副院长,清华讯飞联合实验室副主任吕萍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在医学考试试题难度预估中的应用研究”中,展示了深度学习技术在试题难度预估任务上的可行性与优势。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考试与教育测量研究所任杰副教授在“医学考试中的分数等值”中讲解了等值的概念、方法、设计及考试中等值的重要性,并报告了2015和2018年分阶段考试中的等值研究结果。

 

  分论坛三:医学教育课程整合

  分论坛三以“医学教育课程整合”为主题,分别邀请重庆医科大学副校长邓世雄做“整合医学教育的探索和实践”、西安交通大学王渊做“基于器官/系统的整合式教学和基于问题的小组讨论式教学研究与实践”、北京大学李海潮做“如何有效进行有效的课程整合”的引导报告,之后,还邀请汕头大学杨棉华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副校长文明刚、同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杨文卓针对该主题进行研讨,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王韵教授担任本场论坛主持与研讨嘉宾。与会嘉宾就“课程整合的瓶颈与困境”、“整合性学习理念”以及“课程整合实施路径等问题深入开展讨论,并针对“如何进行考核评价”、“模块牵头人如何选择”、“配套教材的选择”、“形成性评价需要反馈吗”等现场参会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与引申。

  

  分论坛四:医学生视角下的医学教育

  分论坛四围绕“医学生视角下的医学教育”主题开展引导报告与研讨,北京大学医学部副部长郭琦老师担任主持。首先,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副书记徐善东做“坚守根本,四‘三’育人”报告,报告就何以有效交流、何以健康成长等话题展开,并提出“三进”、“三同”、“三全”、“三一”的四“三”育人原则。随后,北京协和医院焦洋介绍了如何通过“老总下午茶”活动促进临床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自主学习。北京大学医学教育研究所吴红斌对中国临床医学生培养与发展(CMSS)调查过程及结果进行了介绍,围绕科学与学术、临床能力、健康与社会、职业素养四个维度,依据研究结果重新反思院校改革的初衷、院校影响力以及改革效果,并对未来的医学教育提出思考。学生代表、来自北京大学的夏雨奇以医学生的视角分享了临床医学生的困惑与期待,并对所实施的针对北京大学医学部和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开展的调查结果进行了介绍,并对未来医学教育改革提出期望。随后的研讨环节还邀请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学工部部长丁磊、来自复旦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学生代表傅彤和彭鹏共同参与,与会嘉宾就“教师希望学生获得怎样的成长”、“学生希望获得怎样的教育”、“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应如何合作共促学生发展”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与现场参会者进行了热烈互动。

  

  分论坛五:信息技术推动医学教育走进2.0时代

  分论坛五以“信息技术推动医学教育走进2.0时代”为题,邀请教育技术及相关领域专家从医学教育理念、教学体系、技术应用、学习组织等多个维度分享经验、剖析理论,该分论坛由北京医大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丽主持。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郑勤华教授首先分享“教育大数据应用模型与精准教学”展示了数据模型应用对精准教学所发挥的强大作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施大宁教授进行以“融合创新,建设‘金课’”为主题的报告,提出“三位一体”的教学是“金课”的主旨,并介绍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水课”改造为“金课”的心路历程和不凡收获。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郭文革副教授围绕“混合教学模式驱动大学教育变革——基于教学设计‘工具箱’模型”主题,逐一详解教学设计工具箱五要素,并通过多个教学案例展现了混合式教学结合多样现代新技术、新渠道所产生强大作用。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学模拟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委、南京医科大学高兴亚教授的分享主题是“智能模型在医学模拟教育中的应用”,介绍了南京医科大学MSC+应用医学模拟教育的诸多案例,并提出智能模型概念,指出信息化医学模拟系统可以实现对传统医学教育的流程再造。爱思唯尔大中华区齐燕云以“内容与技术深度结合赋能现代医学教育”为题,重点展示了其以胜任能力为导向的医学教育内容及系统,及其如何以自适应学习算法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医大时代教育董事长助理夏素华女士分享了医大时代在医学教育培训市场对混合教学模式进行的探索,介绍了如何围绕教学目标,通过社群学习组织、平台数据跟踪等设计,将教学过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从而大大促进和提高混合教学模式的学习效果。

  

  【征文颁奖仪式与论文交流】

  会议前期启动了会议征文活动,共收到来自57所院校和单位的论文共204篇,大会评审委员会聘请来自20余所院校单位的29名专家对各篇论文进行评审,共评选出一等奖11篇,二等奖20篇,三等奖31篇,优秀奖59篇。10月18日下午,正式对获奖论文进行颁奖。颁奖典礼由北京大学医学部教育处副处长、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助理谢阿娜主持。

  国家医学考试中心主任王县成、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王维民,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副主任何惧,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社长王凤廷、人民卫生出版社副总经理孙伟、《中华医学教育杂志》编委、编辑部主任殷晓丽出席了颁奖仪式并担任颁奖嘉宾,分别为获奖代表颁奖。

  

  本次征文得到人民卫生出版社与北医出版社的大力赞助,获得一、二、三等奖的论文将推荐给《中华医学教育杂志》。获奖作品中,有诸多论文第一作者为学生,充分展示了医学教育新生力量蓬勃发展及学生对教学参与度的提升。未来,也期待有更多医学生参与医学教育实践与研究,师生共同提升医学教育质量。

 

  论文口头报告环节,分为“学术论文口头报告”与“最佳实践口头报告”场,挑选了16篇具有启示意义的论文,邀请作者进行口头报告与交流,内容涉猎教育政策、教学改革、课程模式、教学方法、教师发展、考核评价等多方面,现场参会者针对其中的问题及意义,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交流与探讨。

  

  随后的论文海报交流环节,共32篇论文分4组进行了展示与交流,论文作者分别就自身研究,根据海报进行了介绍,并回答来自听者的提问,进行面对面互动交流,现场讨论踊跃而热烈,双方均表示收获良多,期待未来能进一步形成医学教育学术共同体,共同推进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合作。

 

  【工作坊】

  2019年10月16日下午会议前期,分别围绕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医学考试试题、医学教育研究设计与论文撰写、整合课程建设、情景模拟教学与标准化病人培训病例等主题开设了10场工作坊,内容丰富,详细、深入地带领与会者探讨、设计与开展医学教育教学实践和医学教育研究。

 

  本次会议内容丰富、精彩纷呈,体现了医学、教育学、管理学、信息技术等各学科间与行业间的跨界与融合,同时为进一步激发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活力和创新力,搭建了更多师生之间、一线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平等交流互动平台,并将医学教育改革实践与学术研究紧密联系,期待未来中国医学教育能朝着跨界、共享、合作、学术、平等、创新的方向不断奋进,共同迈入健康中国和教育强国新时代!

  

  

  北大医学·教育论坛(2019)大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