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医学教育研究所与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召开医学教育财政研究沟通会

   2020年12月31日上午,北京大学医学教育研究所(以下,简称“医教所”)与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财政所”)召开医学教育财政研究沟通会,就共同开展医学教育研究等相关事宜进行深入洽谈,会议采用线上形式举行。

   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北京大学医学教育研究所所长王维民教授、主任助理、北京大学医学教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谢阿娜副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王蓉教授、副所长魏建国副研究员以及医教所程化琴研究员、由由副研究员、吴红斌副研究员和财政所客座研究员杨钋副教授、财政所博士后周森、康乐等共14人参加了本次沟通会。   

   开展医学教育财政研究的背景意义

   会议提出,医学教育具有大学教育的一般属性和专业教育的特征,是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和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面对新冠疫情提出的新挑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新任务、世界医学发展的新要求,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与急迫。医学教育的财政支持是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在教育财政领域进行系统科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疫情期间,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成立新时代医学教育发展与改革专家组,发布《专家共识:改革医学教育,为健康中国2030保驾护航》(以下简称《共识》),提出要“进一步加大医学教育的经费投入,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医学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局面,为培养高水平医学人才提供保障”。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2020 [34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在完善保障措施中明确提出,要“保障经费投入”,要“根据财力、物价变动水平、培养成本等情况,合理确定并适时调整医学门类专业生均定额拨款标准、住培补助标准。支持相关高校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医学人才培养和医学学科建设投入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医疗卫生机构、个人出资的积极性,健全多元化、可持续的医学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政府投入动态调整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规定落实投入责任。”如何落实相关文件的要求,实现《共识》提出的目标,进行系统科学的医学教育财政相关问题的研究极为重要

   目前,国内医学教育财政领域的研究相对缺乏,现状有待梳理。从既往的资料分析,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财政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步研究藉1991年、2000年前后国家相关部委和医学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的全国性调查和立项课题展开。近年来,国内医学教育有关研究文章中虽有提及加大医学教育投入和科学核算医学生培养成本的观点,但主要是依据经验或某校数据,缺乏专门研究,整体受限于相关数据的获得和专门研究人员的缺乏,我国医学教育财政研究远远滞后于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

   2018年北京大学医学教育研究所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医学教育财政问题,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支持。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从成本分担制度、拨款制度、生均培养成本核算等方面已有研究基础,财政所为国家教育财政领域的政策制定和理论基础做了扎实的研究,发挥了很好的智库作用,所应用的研究方法和储备的研究人员为深入研究各专业教育领域的财政问题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财政所尽管在医学教育财政方面尚未进行专门的研究,但具备的实力以及与中心的资源联合,将有助于我国医学教育财政深入的研究,并产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成果。

   会议一致认为,加强对医学教育财政的研究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发挥好在国内具有良好声誉和研究实力的中心和财政所的作用,实现强强联合,必将有助于为国家的医学教育财政的科学化提供高质量的理论支撑。此举对于国家医学教育财政政策的制定将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下一步规划

   1. 成立医学教育财政研究项目组

   基于医学教育财政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与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成立医学教育财政研究项目组。依托项目组建立研究交流机制,厘清研究思路,制定研究规划和时间表,并以例会的形式加强信息沟通,推进研究的开展。

   2.召开医学教育财政研究专题研讨会,适时发布课题启动

   计划召开中国医学教育财政研究研讨会,启动医学教育财政课题立项,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医学教育财政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对话,深化政策思考与研究规划。

   3.及时发布医学教育财政研究信息和研究成果

   不定期发布关于医学教育财政研究信息、学术简报及研究成果,提高国家及院校对医学教育财政研究的重视。

   未来可期

   此次合作是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在财政研究领域的首次跨界探索,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将继续不断探索跨界合作方式,拓展研究领域,加强科研创新,推进中国医学教育专业化、科学化、持续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