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学·教育论坛(2021)速递】分论坛四 : 医学教育财政

医学教育财政

 

2021年7月10日,北大医学·教育论坛(2021)分论坛四顺利召开。分论坛四以“医学教育财政”为主题,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医学教育投入、教育财政分析视角/思考框架、卫生财政、成本核算、国际比较、经费差异等主题进行报告,由北京大学医学教育研究所/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副研究员吴红斌和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后康乐主持。

▲ 分论坛四会议现场

▲ 主持人:吴红斌

▲ 主持人:康乐

我国医学教育投入发展及国际间比较——王维民

▲ 王维民作主题报告

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王维民以《我国医学教育投入发展及国际间比较》为主题进行报告。报告首先对医学教育的发展背景进行介绍:在过去一百年间,医学教育经历了三代改革并即将进入以健康为基础的第四代改革,中国医学院校和临床医学专业认证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充足的办学经费是保障医学院校(尤其是地方院校)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而尽管经费水平和筹资来源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和扩大,相关研究表明这种程度依旧不充足。

目前我国正处于新发展阶段,在教育理念、教学体系、评价体系、管理制度等特征的转变需要经费的保证。医学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使得加快医学教育发展十分紧迫,《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对教育预算和资源配置进行了规定。国家一系列政策文件(如2020年国办34号文件等)都从国家层面上医学教育财政提出指导性建议,《专家共识:改革医学教育,为健康中国2030保驾护航》提出“经过认证符合标准医学院校的生均拨款额应不低于普通本科生的5倍”,但如何具体实施需要科学研究的支撑。

接着,王维民主任对全球医学生生均拨款进行比较并指出我国医学教育生均拨款在世界范围内较低,经费来源渠道需要进一步拓展,生均拨款的规则需要充分的科学研究作为依据。我国应立足于我国医学教育现实及实践,并结合全球发达国家经费筹措渠道及使用效率和方式,开展医学教育财政研究,为国家医学教育财政政策提供依据

中国高等教育财政:制度与治理视角下的审视--及关于医学教育财政的研究计划建议——王蓉

▲ 王蓉作主题报告

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王蓉从制度视角下审视教育财政研究,首先指出医学教育财政是具有巨大政策价值和学术价值的领域,但已有研究相对有限。王所长以教育财政研究框架来说明教育财政的内涵。第一,教育财政研究从制度取向切入,核心问题分别是:目标(为何出钱,包括公平/效率/充足)、体制(谁出钱,包括政府/市场/第三方/高校)、机制(怎么出钱,包括对教育机构的直接拨款和对学生家庭的间接拨款等) 。同时,教育财政制度还存在变迁与差异问题。

接着,王所长对中国高等教育财政制度建设的主要举措进行介绍。第一,逐步确立了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制度(里程碑式改革),现阶段我国高等学校学费占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最高不超过25%。第二,建立健全了高校(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体系,其中生源地助学贷款具有中国特色。第三,实施了中央高校预算拨款制度改革,包括“促进事业发展”拨款(教学经费/科研经费/社会服务补偿经费)和“体现社会公平”拨款(如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生)。第四,为引导和鼓励各地切实加大地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中央财政建立“以奖代补”机制。第五,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至此初步建成了我国高等教育财政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

王所长从治理视角审视我国高等教育财政并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央财政科技计划政策进行系统梳理,分析指出经费的属地化管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的经费供给,其治理体系的特征表现为权力分置、部门制衡

最后,王所长结合医学教育特点对医学教育财政研究提出建议。第一,医学教育财政研究的问题体系包括学费政策、基本支出预算拨款的特点、项目支出预算拨款体系、地方性医学院校的经费供给现状分析和政策含义和学生资助体系等。第二,医学教育财政突出的特点是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交叉补贴,医教融合与及医、教 “双”高度监管公共服务领域带来的问题与挑战,中国的医学生如何/应该因医疗服务而得支持也并未纳入教育财政的研究视野,这些都可以给我们以研究的启示。

现代医学教育财政、健康财政、社会福利财政学与现代社会福利型医生培养模式——刘继同

▲ 刘继同作主题报告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刘继同对现代医学教育财政、健康财政学、社会福利财政学与中国现代社会福利型医生培养模式进行报告。刘教授首先对教育财政学的宏观背景和关注原因进行介绍,中共中央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以及健康中国、福利中国建设,而医生质量决定医疗服务体系质量进而决定人民幸福。

接着,刘教授对医学教育财政和健康财政进行梳理。刘教授由近年来我国医患关系恶化引发思考,从改革开放前后医疗卫生服务性质的变化提出健康财政学的重要性,并对其与社会福利财政学的关系进行阐释。刘教授对我国医疗健康财政现存主要问题进行思考,在对社会医疗保险财政理论政策与制度进行介绍的基础上指出其缺陷。进而,从医患关系与福利医生教育关系出发,对医疗服务定价、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和健康福利财政制度提出见解,健康责任划分的主体决定医院的筹资、收钱方式并进而决定医患关系。因此,医学教育系统最重要的是从社会福利角度出发,唯有国家、人民、医院和医生目标一致时才能更好的建设福利中国和健康中国

医学生年生均教育成本核算方法研究——王烈

▲ 王烈作主题报告

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王烈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成本计量研究结果进行汇报,该研究利用中国医科大学的财务资料,按照会计原则对教育经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转换。王教授指出教育成本计量是教育财政政策和院校经费管理的重要依据,但由于缺乏系统准确的数据,教育成本测量研究较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也对其提出迫切需求。

接着,王教授结合多项已有研究对教育成本的构成进行界定,对教育成本计量方法、核算原则和核算程序进行介绍,并对数据处理和方法进行详细说明,进而得出中国医科大学教育总成本的核算结果。进一步,王教授对教育成本信息系统和教育成本项目的细则界定进行讨论,最后得出各系部之间的教育成本差异显著、教研室之间教育资源存量差异显著等结论,为效率评价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此外,王教授对高等医学院校教研室效率评价研究结果进行报告,该研究应用教育成本计量技术与数据包络分析技术(DEA)探索高等医科院校教研室的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与绩效的综合评价方法。王教授对研究对象和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进而对效率值分布和分类结果与标杆学习对象进行阐释。

在讨论部分,王教授结合详细的数据结果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应用DEA评价方法,学校管理部门以强势有效教研室的资源配置与利用特征为模式(学习标杆),加强绩效不佳的教研室的改进,可以提高高校教育资源运行效率等结论,并为进一步的效率评价研究提供思路。

英美日医学院校筹资及启示——侯建林

▲ 侯建林作主题报告

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副研究员侯建林首先分别对英国、美国、日本医学院校的概况进行介绍,接着对其医学院校的筹资机制和经费来源进行说明,并对其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如对于英国本科医学教育的经费主要是财政资金,对纳税人构成了长期的财务压力,学杂费的不断增加且封顶线对所有专业一刀切等;美国医学教育学杂费的不断提高增加了医学生经济负担,且医学院校筹资的稳定性难以得到保证。

最后,他在综合讨论上述情况的基础上得出了一系列结论,如扩展医学教育的筹资渠道,强化多元化筹资,加强经费投入,确保医学院校获得足额经费,保障医学院校办学条件;重新考虑从附属医院收入中提取医学教育经费;细化医学教育中学杂费收费标准等,为我国医学教育筹资机制和筹资渠道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院校分层与医学教育经费差异——高文娟

▲ 高文娟作主题报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高文娟基于1998-2017年的经费数据,对院校分层与医学教育经费差异研究进行报告。在研究背景部分,高文娟指出当前医学教育财政研究相对较少主要是由于数据缺乏导致,并对我国医学教育概况和院校分层现状进行介绍,即“双一流”计划将我国高等院校分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普通院校三个层级,进而提出研究旨在解决我国各级医学院校经费水平变化趋势及院校分层对院校经费和/生均经费差异的影响。高文娟指出应提高生均经费投入、缩小院校分层差异以及推进医学院校的同质化发展

经费投入与医学人才培养质量——谭娅

▲ 谭娅作主题报告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助理教授谭娅对高等医学教育的生产函数与学生成就研究进行报告,该研究第一部分基于2006-2018年经费数据对医学院校教育生产函数进行评估,谭娅指出研究经费使用效率并分析制度和院校间的异质性有利于提升医学教育质量。

报告第二部分是对2008年央属高等医学院校经费改革与学生学业表现的研究,研究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得出,医学教育经费的增加提高了学生学业表现,但长期效应不明显。研究同时进行了学制、院校类型和地区的异质性分析。

讨论与交流

▲ 讨论交流环节

在讨论交流环节,刘继同教授指出我们应在了解国家大的财政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医学教育财政的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杜俊峰医生对我国医疗行为是否属于商业行为提出疑问,刘继同教授认为这是一个普遍的困惑,最重要的是回到医疗服务的关爱照护性质去理解,医学的使命在价值观下才能体现。王维民主任认为经费对学业结果的影响应进一步分析其影响机制。

本论坛还特邀此次会议征文活动获奖者,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杨科、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硕士研究生李文卓和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硕士研究生臧悦到现场进行口头报告,和与会专家共同探讨医学教育财政的相关话题。

培训基地完善毕业后医学教育财政保障机制的探索和实践——杨科

▲ 杨科作论文口头汇报

在口头论文汇报环节,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杨科对培训基地完善毕业后医学教育财政保障机制的探索和实践进行报告,报告对国家、社会、培训基地对毕业后医学教育财政保障机制探索与实践进行了说明,并对毕业后医学教育财政保障机制进行思考,提出借鉴院校医学教育制度,完善毕业后医学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等建议。

院校资源对临床医学生学业成就影响研究——李文卓

▲ 李文卓作论文口头汇报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硕士研究生李文卓对院校资源对临床医学生学业成就影响研究进行报告。研究试图建立学业成就和院校资源间的联系,采用分层线性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出相关结果,研究院校资源对学生学业成就具有显著性影响,其中生师比、高级职称教师占比、生均图书数对学业成就影响明显,这为医学院校资源配置和临床医学教育改革提供了参考依据。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财政研究沿革及启示——臧悦

▲ 臧悦作论文口头汇报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硕士研究生臧悦对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财政研究沿革及启示进行报告。报告首先从高等医学教育高度依赖经费的特点和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得出对高等医学教育财政研究进行综述的必要性,并对文献检索方法进行简要说明。分析发现,我国医学教育财政研究可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20世纪90年代:医学教育财政问题开始得到关注;21世纪初:医学教育财政首次得到系统研究;以及此后的医学教育财政研究的缓慢发展时期。进一步,我国医学教育财政研究可归为充足、公平、效率、核算、管理五大主题,并对典型研究进行介绍。

最后得出,我国教育财政研究滞后于需求,可能与数据缺乏和专门研究人员的缺乏有关,研究根据王蓉教授提出的教育财政研究框架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教育财政在医学教育领域研究相对缺乏,此次论坛是以“医学教育财政”为主题的首次尝试,六位来自医学教育领域和财政领域的专家与三位会议征文活动获奖者一起碰撞出了一场跨领域、多视角的主题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