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水平测试
2021年7月10日上午,北大医学·教育论坛(2021)分论坛三围绕“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水平测试”主题,从考试设计、组织实施到考试评价,多角度、深层次地开展了六场主题报告。
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副主任何惧和中国医科大学教授曲波主持本场分论坛会议,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特聘专家、教育部医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吉林大学教授迟宝荣,复旦大学医学教务处副处长赖雁妮等相关专家出席了本论坛。来自全国各医学院校近100名教师、教育管理者参与了本论坛。
▲ 分论坛三会议现场
▲ 主持人:何惧(左)、曲波(右)
▲ 与会嘉宾:迟宝荣(左)、赖雁妮(右)
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设计——刘茂伟
▲ 刘茂伟作主题报告
国家医学考试中心试题开发一部处长刘茂伟发表了题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水平测试考试设计》的主题报告,报告中详细介绍了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水平测试考试设计的产生背景,考核对象、目的及原则,考试的具体内容和方式,并结合题目内容简要介绍了融合型试题的命制情况,最后提出了选题组卷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学业水平测试考试管理的信息化实践与探索——许迪
▲ 许迪作主题报告
南京医科大学医学模拟教育中心主任许迪以《学业水平测试考试管理的信息化实践与探索》为题,从现阶段临床实践能力考核面临的四大问题切入,提出了考核信息化的解决方案——建立基于录播单元的实践技能考试流程信息化平台,具体分享了信息化平台流程控制、数据采集、视频阅卷等相关情况,分析了无考官标准流程设计在考试组织,提高成绩一致性,降低考核成本和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成长等方面的自身优势,并对未来的校际合作、大数据分析及评价进行了展望。
学业水平测试报告——卢燕
▲ 卢燕作主题报告
国家医学考试中心研究评价处副研究员卢燕进行了2021年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水平测试考试的数据分析报告。报告介绍了考生在学制、学年上的构成情况,分析了院校的隶属、方阵等比例组成,从试卷难度、区分度、信度与效度等维度进行了试卷试题的质量评价,重点分析了5年制4年末考生的理论与技能成绩,较为详细地统计了群体通过率与考试掌握率情况,并在最后对未来有关该考试在测量技术方面的探索与改革进行了展望。
学业水平测试不同题型的探索与实践——张东奇
▲ 张东奇作主题报告
国家医学考试中心研究评价处试题开发一部助理研究员张东奇针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水平测试考试中基础医学专业融合题进行了相关探讨。研究选取了同时参加相邻2年考试的14所有代表性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本科学生,对15个基础医学知识点对应的30道试题的试题参数进行了有关认知层次、考核要点、难度和区分度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融合题与非融合题相比,试题难度没有明显差异。而结合临床案例之后,试题更符合临床实际,区分度有所增加,更有助于区分高水平考生与低水平考生,符合考试设计总体要求。
医师资格分阶段考试实证研究成绩与美国医师执照考试成绩相关性初步研究——郑少燕
▲ 郑少燕作主题报告
汕头大学医学院教授郑少燕报告了医师资格分阶段考试与美国医师执照考试成绩的相关性研究,报告分享了汕头大学医学院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介绍了美国医师执照三个阶段考试的内容和模式,重点分析了同时参加医师资格分阶段考试实证研究第一阶段考试与美国医师执照考试Step1的临床医学专业的连续5届医学生在两个考试成绩之间的相关性,并通过结果分析分享了各类考试对于学校授课内容,授课形式,教师观念、学生考核等方面的启发。
学业水平测试的等值方法比较研究——张泉慧
▲ 张泉慧作主题报告
国家医学考试中心研究评价处副研究员张泉慧介绍了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水平测试的等值方法比较研究。报告内容从等值概念切入,介绍了等值设计方案,等值理论模型、不同等值方法的特点,并针对该考试的特点选择了CTT理论模型下的四种方法,IRT理论模型下的六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通过一系列标准评价10种等值结果的差异,最后得出结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水平测试符合等值条件,相比CTT等值理论模型,IRT等值模型更为合适。其中,IRT单参数模型中的固定估计方法是本次考试中更为合适的等值方法。
通过本论坛的主题报告,参会人员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水平测试的设计理念、考务组织管理、数据分析及教育测量技术的相关应用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