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论坛四纪实 | 医学生视角下的医学教育

    分论坛四以 “医学生视角下的医学教育”主题,首先展开分别以“坚守根本,四‘’育人”、“医学生临床职业素养及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索——‘老总下午茶’教学活动”、“教学改革与学生发展”、“临床医学生的困惑与期待”为主题的四场主题报告。报告发言人分别为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副书记徐善东北京协和医院副主任医师焦洋,全国高等院校医学教育研究联盟副秘书长、北京大学医学教育研究所吴红斌和学生代表、北京大学2015八年制临床医学生夏雨奇。分论坛四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学工部副部长郭琦主持。

 

   【徐善东:坚守根本,四“三”育人】

    徐善东书记从医学教育管理者的视角,就何以有效交流、何以健康成长等话题展开报告,并提出“三进”、“三同”、“三全”、“三一”的四“三”育人原则。

    在何以有效交流,他认为关键在于了解想法和需求为此提出“三进”,即进讲堂、进班级、进宿舍,与“三同”,即同吃、同住、同训练。在信息时代,愈发简便快捷的通讯方式使大家逐渐忽略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以思政课进课堂为例,在形式上促进了思想上的信息传递,同时使教师放下姿态,与学生更加平等的交流。而教师同学生一起参加军训,在切身的交流中可以与学生建立真实情谊。

    在何以健康成长上,徐善东认为关键在于明确目标和途径,为此提出“三全育人”,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与“三个课堂”,即教室小课堂、校园中课堂、社会大课堂在“三全育人”上,要注重“三个一”,即一句话、一个案例和一次活动。他认为专业课老师的思想对学生的影响可能比辅导员更大,因此设想增加“专职班主任”,直接和学生交流。另外,引导报告指出在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多想法并非一开始的设想,而是深入其中之后的体会。

    最后以北大医学的期望目标进行总结

    

   

   【焦洋:医学生临床职业素养及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索——“老总下午茶”教学活动】

    焦洋主任从临床带教教师的视角北京协和医院开展的“老总下午茶”教学活动展开 “老总下午茶”经历了从茶话会到教学项目的发展历程,目前主要聚焦于见实习医生最关心的职业素养和自主学习内容。

    他表示,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面临的一个突出的挑战就是学习环境从安静的课堂变成了嘈杂的门诊或病房。虽然知道目标是成为住院医生,但不知如何做。聚焦于这一问题,同时得益于一个发起活动的契机,和理念一致的团队与学院支持,老总下午茶活动得以开展和延续“老总下午茶”以临床实用知识、沟通和幸福感为教学目标,而这一教学目标对接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提出的包含职业素养及基于实践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内的六个核心能力,这六个核心能力分别是职业素养、知识技能、患者照护、沟通合作、教学能力和终身学习。 他指出,在很多时候,医学生核心能力课程的教授用传统形式会受到学生抗拒,“下午茶”的形式可以缩小生师之间的距离,同辈交流更受启发,也有利于增强医学生的幸福感报告最后提出未来的工作重点,考虑灵活性与规范性的结合、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以及提高医学生幸福感的途径。

 

   【吴红斌:教学改革与学生发展】

    吴红斌博士医学教育研究者的视角,在报告中首先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历程,并就近年来国内各医院新开设临床医学改革试点班的背景进行了介绍,并提出研究问题“改革到底如何。报告以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发起、全国高等院校医学教育研究联盟参与执行的2019年“中国临床医学生培养与发展(CMSS)”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教学改革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根据CMSS调查,接近一半的学生表示所在院校开设了改革试点班,且改革试点班开设的年份集中在2012-2015,这受政策影响明显;不同院校在开设改革试点班上存在一定差异改革试点班在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和学生的科研参与等方面特征明显参与改革试点班的途径有报考时确定、进入大学后根据高考分数和进入大学后综合确定等三种形式,相对而言,进入大学后综合确定的比例相对较高;进入改革试点班的学生在高考分数上具有一定优势。研究进一步采用计量回归模型,对改革的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改革中课程设置对相应领域的学生能力增值效果明显,且教学方法的改革起到一定效果,但改革试点班的整体效果有待进一步探讨。最后报告回顾了改革初衷,并就改革效果和医学院校教育影响力进行了反思。

 

   【夏雨奇:临床医学生的困惑与期待】

    夏雨奇同学以医学生的视角分享了临床医学生的困惑与期待。报告从医学教育新时代的背景出发,提出五个问题“我是谁”、“后悔选择学医吗”、“将来如何选择”、如何提升自己“和“会劝人学医吗”,并结合开展的学生调查而展开。

    夏雨奇所开展的调查以2014八年制临床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就学医意愿及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医意愿受到家庭背景、价值观、医学专业特点、学医过程等因素的影响。学医过程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会对满意度产生影响。随后,她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认为基础到临床阶段的转变导致科研训练指导不足,同时还存在科研机会和时间不充足的问题。最后,她根据具体的问题,站在医学生的视角提出教学期望,认为应对适当缩短在校住院医师实习的时长,对于科研训练可以增加机会和时间,在课程设置上应当重视外语的学习并探索更合适医学生的课程结构安排可能会产生更好效果。并认为教师对学生未来职业选择方面的引导也需要重视。

 

随后,嘉宾就“教师希望学生获得怎样的成长和学生希望获得怎样的教育?”、以及“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应如何合作共促学生发展”为主题进行研讨,研讨嘉宾除报告嘉宾外,还邀请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生工作部部长丁磊、北京大学2012级八年制临床医学生彭鹏和复旦大学五年制临床医学生傅彤共同参与。研讨过程中,各位嘉宾既从自身角色出发分享亲身经历,同时进行换位思考,碰撞智慧火花,现场气氛热烈。最后,主持人郭琦对研讨做出总结,每位参会嘉宾对北大医学·教育论坛提出未来的期望和祝愿。